沧州密网百科

周树棠(落子舞的第五代传承人)

  周树棠1925年出生于“落子”之乡南皮县倪官屯村,幼年进本村“落子坊” 学艺,之后又拜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艺名“玻璃翠”的阎双祥为师,坐科学艺,工旦角青衣。周树棠先生刻苦学习磨炼数年后,打下了旦角舞台艺术的扎实功底。他把封建社会中多愁善感、悲悲戚戚、娴淑文静的淑女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远近闻名的“青衣皇后”,被戏迷群众誉为“大酸梨”。这一绰号成了他的艺名,也成就了他的事业(“大酸梨”这个称号至今仍流传于民间)。 

  周树棠先生和马树亭先生为倪官屯村第五代落子传人。周树棠是“文落子”传人,凭着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他在落子歌舞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把戏剧舞台艺术揉进了落子舞中,突出刻画了女性“三道弯”的舞姿造型。即“头是歪的、腰是拧的、腿是曲的” 三要素,充分体现了线条美、韵味美的造型,塑造出典雅秀丽、活泼可爱、俊俏调皮的少女形象。舞步又吸收了我国古典舞和兄弟民族舞的优点,使“沧州落子”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解放前民间文化艺术被视为“下九流”。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导下,于1956年,南皮县举办了一次民间文艺调演活动。由周树棠扮上花旦角色领舞的倪官屯村“落子”队,亮相南皮县文艺调演会场,赢得了个满堂彩!河北省艺术院校和战友文工团专家还专门找周树棠谈话,发现他谈吐不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对民间舞蹈艺术知之甚多、颇有研究。这两个单位如获至宝,争相聘他为舞蹈教师。从此,周树棠登上了国家高等文化艺术院校的讲台。

  “落子”发源于沧州地区,是冀中平原具有浓郁色彩的民间歌舞大秧歌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介于大秧歌和戏剧之间的一个歌舞剧种。 

  周树棠认为,民间歌舞不发展,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为了发展“落子舞”的板舞和扇子花,他从全国各民族民间舞蹈中,记录下了许多舞蹈语汇和舞蹈动作。经过一番剖析和钻研,把很多优美动作融进落子舞中,进而加工整理出二十多套扇子花和板舞动作的组合。这些绚丽多彩的优美动作,增强了落子舞的艺术感染力,继承和发展了落子舞的传统艺术。 

  周树棠先生于1981年10月10日病故于石家庄,享年56岁。河北省人民政府为这位民间舞蹈艺术家在《河北日报》向全省人民发了讣告。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武式教师辛振升先生和周树棠的师弟文式教师崔玉明先生(现均已80以上高龄),无私地把文武落子全部传授给他们的高徒孙瑞宏、张树生先生。他二人教练出的南皮县大浪淀乡王环五卜村落子队,在沧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举办的2006年春节文艺花会展演中获一等奖。另有落子艺人周建国、闫义海二位先生,在精心培育和传承民间舞蹈落子艺术中,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瑞宏、张树生、闫义海、周建国幼年进倪官屯村“落子坊”学艺,由于他们专心学习、刻苦锻炼,并且有老一辈教师们的精心栽培,加上周树棠生前回乡探亲时的言传身教,使他们的落子舞技艺臻于成熟,集文、武落子理论、套路于一身。 

  孙瑞宏先生以他优越的文化素质条件,以及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执著与热爱,在传统落子基础上,大胆创新编舞设计了几个新舞场。编写了上百首新歌词,编辑到他的《落子歌词集》中。并在落子扇花中设计了手摇上飘扇、旋转扇、舞台扔扇、左右跨步扇等十二个扇花。在板式中创新设计出献花板、左腰板、蹲步板、右腰蹲步板、过脑提步下蹲板等20个板式。设计、编舞了落子舞陕北民歌老调新词《南泥湾》、《掐花心儿》等。都是反映农民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歌颂新词,深受农民喜爱与欢迎。 

  孙瑞宏、张树生被南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泊头市、黄骅市近二十个村庄和单位、学校聘为落子舞教师。可以说,落子之花遍地开,桃李满天下了。他们对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积极传承的执著劲儿,令人感动!他们经常不要报酬,无私奉献。有的村子属于农民自发组织聘请,不管饭,他们就自掏腰包到饭店吃烩饼,方圆几十里内,不要求车接车送,自己骑自行车赶去,没有丝毫私心和架子。人们普遍赞誉他们是人品、艺德均高尚的落子传承人! 

  注:据《沧县志》记载,“落子”原为“乐子”。在这里落、乐二字均音lao(音同“烙”)。  

收录时间:2016年03月13日 编辑:昆仑 地区:南皮县 倪官屯村

关注度:416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