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密网百科

海兴小山

沧州唯一一座山丘——马骝山又名小山,它形成于2--3万年第四纪晚期火山喷发,为高于地面7--36米的穹形火山锥(堆积山丘)。

小山介绍
沧州唯一一座山丘——马骝山又名小山,它形成于2--3万年第四纪晚期火山喷发,为高于地面7--36米的穹形火山锥(堆积山丘)。小山其势自南而北又折向西,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7公里。
马骝山是中国东部沿海大平原仅有的两个第四纪晚期火山遗迹之一。其典型性、多样性和自然性,实属平原地区独有、国内罕见,是极具重大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地质遗迹。小山南望齐鲁,东临渤海,北倚京津距沧州大港20公里,它不仅为沧州的最高点,又是九河下梢入海处及九河文化的交汇点。小山源远流长的历史、积存丰厚的人文景观、富饶多样的自然物产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滨海黄金旅游带的枢纽。小山虽不比五岳之险峻雄伟,但其独特之处却堪称一绝。现已被河北省政府批准省级火山地区遗址——自然保护区,同时又被沧州市人大列为全市重点旅游项目。马骝山,位于海兴县城东5公里,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绝妙去处。

主要景点

被称作渤海秀峰的小山,是河北省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物保护区,是省级地质公园。她北望京津、东临渤海,趾触沧州大港。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小山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保健疗养、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绝好去处。小山的名胜古迹在向人们昭示小山神秘,小山的奇闻轶事在向人们诉说一个又一个凄美动听的感人故事。
山脊“七星”景区
小山山脊之上原有七座古建筑,令人称奇的是,这七座古建筑按方位排列,在宋元时正好形成勺形的“北斗七星”图。
东汉帝王陵:位于小山主峰(图①),该陵为东汉质帝刘缵之父、渤海王刘鸿之陵。刘鸿之子刘缵被封为质帝后,父以子贵,死后谥为孝王,并拨重金筑此巨大陵寝。它气势恢宏,彰显帝王风度。后陵之上曾筑有烽火台、望海台。“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秋夜海东船,春荠鬲滩树。”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此留下的不朽诗章。北宋时,其上又建玉皇庙(碧霞元君祠),史载:正殿玉皇神居中,两侧分列雷公、闪将等六神塑。后为泰山奶奶殿,内塑泰山奶奶、斑疹娘娘、眼光娘娘、子孙娘娘、窦二哥等七尊神像。抗战时期日伪军将玉皇庙拆除在此建立据点。新中国成立后,我人民解放军在上面建起空军雷达观通站。至此,历经1800多年风雨的帝王陵又担负起新的使命。
药王庙:帝王陵以东半腰处有药王庙(图②),史载:庙内塑有药王孙思邈像,有扁鹊、华佗等十大名医塑像。庙前有六株参天古松阴翳蔽日。两尊把门将的塑像立于门前。相传药王孙思邈在小山一带行医看病,留下了许多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故事传说。药王庙建于唐初,毁于战乱。
望海寺:位于小山山体东南部(图③)。始建于晋,明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重修扩建。史载:重修后的望海寺僧房20余间,寺门西开。明万历时吏部尚书杨巍(海兴人)在他的《宿小山望海寺》诗中写到:“岩头灯火起,几处见僧房。萝薛昏初夜,星河满上方。人归山店远,磬入海天长。明月正东望,蓬莱接混茫。”描绘出望海寺的静谧之美。小山是渤海西岸重要的鱼盐集散地,四面八方前来降香和贸易的人络绎不绝,盛时寺内有僧侣数百人。由青龙寺僧人主持的小山庙会每年农历3月15日赶会,持续10日。届时山上山下人海如潮,市声彼伏此起,热闹非凡。该寺于1942年拆除,僧侣们大多还俗。其中李新汝和尚还俗后仍在小山居住,至1991辞世,终年82年。
八角琉璃塔:位于帝王陵东南山脊处(图④),清举人赵福元《游马骝山》诗中有“穷巅起孤刹,塔影照林表”的描述;清贡生张储也有“古塔射雾连树紫,野烟雨幕山村蓝”的记载,说的都是该塔的高大和气势。它建于明成化年间,上世纪70年代该塔遗址处还有一直径十多米的井,人称八角井。当年日军侵占小山时就在八角井内打捞出不少遗物。只是如今已塔毁影无,仅有遗址可指。
白依娘娘庙和白塔:(图⑤)史载,白依娘娘庙内塑有白依娘娘神像。庙前有3口铁质古钟(口径5尺、通高6尺)。白塔(图⑥)位于白依娘娘庙南。两处建筑均建于明成化年间,毁于战乱。
西汉刘阳墓:位于小山南端山脊,俗称团山子(图⑦),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阳,汉高祖刘邦嫡曾孙,齐孝王将闾子。公元前125年,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封堂弟刘阳为康侯,食地置柳侯国(小山)。死后葬于此。
山腰景点文化区
火山岩及岩石遗存:遍布小山山体,是2-3万年由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它是渤海地壳断裂活动最直接的证据,其典型性、多样性和自然性,实属平原地区独有,国内罕见,对研究古地质、古气候等都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2003年7月,河北省政府批准小山为省级火山遗迹自然保护区。
月角湖:小山北伸左折渐弯与末末山相连形如弯月,环抱万亩洼地,古称月角湖。月角湖常年汪洋,水草茂盛,湖水与环山溪水相连,湖光山色交辉。“千里长河一叶舟,扬帆直到箧山陬。”这是清贵州镇远府知府刘桂育(今海兴人)在《到家》诗中对月角湖的描写。相传,春秋时期齐桓公讨伐孤竹国,路经小山得神灵“俞儿”相助,兵定无棣城。为此,齐桓公常到小山月角湖边垂钓候“俞儿”。湖西边的末末山就是齐桓公的垂钓台。
七龙潭:在月角湖东北角。“借问老僧余古迹,向余北指七龙滩。”这是明嘉靖光禄寺署丞李永寿诗中对“七龙滩”的写照。“龙潭月色年年旧,海岸潮声月月同。”则是明初庠生高凝对七龙潭的描写。相传,玉帝派七条青龙降至小山月角湖护佑良善,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七条神龙调来天河水据潭而守,于是小山月角湖有了七龙潭。从此,龙珠放出的祥瑞之光昼夜沐浴小山,往日苦海沿边的不毛之地彻底变了样,天蓝了,山青了,水甜了,使小山成为人间仙境。
七龙口:位于小山北伸左折渐弯处。小山突兀的山梁上豁然洞开一巨口,宽约50米,其上曾有石桥相连,人称仙人桥或七龙桥。今东西宛如一幽谷。相传,是月角湖中七条青龙从潭中跃出横穿山梁所致。
小山古井:有四大特点:一是多,其数可以千计。以小山东西崖坡下为最密,相隔十步八步就有一眼。在相对面积里,井密集度在全国也少见。二是古,它的开凿年代久远,历代就有“井随山来,有山就有井”之说。小山古井凿于山石之中,千百年来保持完好,源流充沛,每眼古井都饱含历史风雨。三是深,古井深度在30米以上,井口与水面的深度有十几米。四是奇,古井口小、颈长且渐深而阔,至极点骤收而小为底,形如甘露宝瓶。古井之中有奇妙的“叮——咚——”之声,清脆悦耳,听音如赏乐。井中水质为典型矿泉水,富含二十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极宜饮用。靠近小山主峰以东崖下的官井是小山古井中较为典型的一眼。
小山仙境:位于小山南端东崖下,它一面临山,三面以树为篱,望来油绿叠翠,呈簇拥上拔之势。西崖下有一石洞,人称仙洞,相传是大仙吕洞宾住过的地方,洞口东南侧有一古枣树,树虽不粗,但奇形异状,树干上一碗口大的横洞,据传是当年吕洞宾仙化野雀为喜鹊所造。后一仙人来此在树下凿石为井,在树旁用山石垒房,筑屋,并长期居住下来,仙人利用树洞、树枝为支架,每天从井里提水不止,一桶桶甘甜之水浇的瓜果蔬菜鲜嫩飘香。从此,小山的人们学会了用石垒房筑屋,学会了用辘轳提水,也学会了园艺,从此,小山富庶一方。
三姑庙遗址:位于小山北端,建在一大型古墓上,该庙初建于汉,内奉麻姑海神。麻姑又称大家姑,传说她曾经三次见到沧海桑田的变迁。史载汉武帝刘彻曾到此祭麻姑神。之后又增奉圣姑和妃姑,圣姑又称圣母,她是三国魏河间郡人,名郝女君,据说因貌美被东海公聘为夫人,成为水仙海神。妃姑:宋莆田林愿之六女,传说死后曾多次在海上显灵,元时封为天妃,清康熙时又封为天后。沿海地带均建有供奉妃姑之庙、如天妃宫、天后宫和妈祖庙等。小山供奉麻姑、圣姑、妃姑三位海神,故称三姑庙,现已毁废。
金沙岭:位于小山西南侧月角湖边,金黄色的沙丘,绵绵的细沙,用手触之柔软细腻,相传是湖中七条神龙用嘴从东海衔来之物,既能疗伤治病,为人们提供沙浴。又是冶炼铸造的上好用料,是工业生产的好材料,小山沙岭是沧州境内唯一的沙岭,是全市一道独特的风景旅游点。
古地道:遍布小山腹中,崎岖盘环,冬暖夏凉,如同迷宫。据考证,山上的古隧道与沿海地区的重要军事设施——柳亭亭障有关。其开凿年代为汉代以前,主峰南端地道内还有一古隧井,现保留较完好。上世纪70年代在“备战备荒”时期开凿的新地道,与古地道相互贯通、纵横交错。小山地道的长度与其多样性堪称中国地道之最,它可与甘肃的石门、河北武清的宋地道,清苑冉庄的抗战地道相媲美。
西汉铸钱遗址:位于小山西南端。是西汉武帝元狩时期(前118-前113年间)渤海郡铸造郡国五铢钱的遗址,这里曾出土大批郡国五铢废钱和相关遗物。

收录时间:2016年01月09日 编辑:喜马拉雅 地区:海兴县

关注度:3444

最近更新